子虽不语,民语;贤可免俗,民俗。
世民访之府僚,皆曰:“齐王凶戾,终不肯事其兄。比闻护军薛实尝谓齐王曰:‘大王之名,合之成“唐”字,大王终主唐祀。’齐王喜曰:‘但除秦王,取东宫如反掌耳。’彼与太子谋乱未成,已有取太子之心。乱心无厌,何所不为!若使二人得志,恐天下非复唐有。以大王之贤,取二人如拾地芥耳,奈何徇匹夫之节,忘社稷之计乎!”世民犹未决,众曰:“大王以舜为何如人?”曰:“圣人也。”众曰:“使舜浚井不出,则为井中之泥;涂廪不下,则为廪上之灰,安能泽被天下,法施后世乎!是以小杖则受,大杖则走,盖所存者大故也。”世民命卜之,幕僚张公谨自外来,取龟投地,曰:“卜以决疑;今事在不疑,尚何卜乎!卜而不吉,庸得已乎!”于是定计。
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猛,一些获利者自觉获得了与之付出不相符的财富,把这些财富的取得归于神明,甚至把国家的改革、政策当作天命之偶然,而非适应社会、国家发展之必然,这就是部分“暴发户”参禅拜佛的主要原因。“暴发户”们的无知与不自信,使文革时期庙里熄灭的香火重燃;和尚、道士也成了炙手可热的高薪职业。张公谨谏于唐太宗:“卜以决疑;今事在不疑,尚何卜乎!卜而不吉,庸得已乎!” ,可惜许多创业者、企业家身边并没有张公谨、魏征这样的贤士。
魏敏果(清):偶见水与油而得君子小人之情状焉:水,君子也,其性凉,其质白,其味冲;其为用也,可以浣不洁者而使洁;即沸汤中投以油,亦自分别而不相混,诚哉君子也!油,小人也,其性滑,其味浓;其为用也,可以污洁者而使不洁;倘滚油中投以水,必致搏激而不相容,诚哉小人也!
阿谀逢迎之词不绝于耳,虚与委蛇之辈遍其左右,小人之多,如“滚油中投以水,必致搏激而不相容。”,至君子、贤士离弃。创业者、企业家终成孤家寡人,无人可信便开始求神问卜,把思想上的孤寂寄托于“怪力乱神”,获一丝慰寄。当什么人都不可信的时候,就什么鬼神都信了。
马云迷信李一、王林之辈,成功者尚不知其“命”,求卜问鬼,布衣岂不效之?比我成功的人都信了,那我也就跟着信了。当庶民把鬼神当做获得财富的因果而非修身、增智、广谋、勤勉时,便产生了幸存者偏差,实为迷信之本源。不劳而获、一夜暴富成了问道、拜佛、高呼:“阿门!”的信徒的主要诉求;加官晋爵、连升三级成了道宗、佛祖、上帝们的核心业务。自然也少不了求子的、考学的、增寿的……无知与不自信搭配上投机心理与幸存者偏差,滋生了五彩斑斓、绚丽多姿的民俗。
两个问题:
1. 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吗?
2. 你能理解《相对论》吗?
我想地球上99.9%的人回答都是一致的:
1. 爱因斯坦当然是伟大的科学家。
2. 我无法理解《相对论》。
那么再问一个问题:“既然无法理解爱因斯坦的《相对论》,你是怎么知道爱因斯坦的伟大?”
答案好像是:“大家都信了,我也就信了!”
你知道爱因斯坦伟大,但你不知道爱因斯坦为什么伟大,这就是盲从,是“怪力乱神”滋生的沃土。之前我谈过知识、文化、传统、迷信的关系:
知识 ⊃ 文化 ⊃ 传统 ⊃ 迷信
某个知识被证明是谬误时,在此建立起来的文化便没有了理论根基,不论这个体系有多么的庞大、丰富;信仰者如何的美化、坚持,也无法阻止其演变为传统与迷信。而迷信结合传统成为了宗教后,便成了我爹信了,我自然也就信了!有意识的是,西方信爹的天主教与信儿子的基督教之间居然发生了战争,虽一脉相承却水火不容。现如今一边信爹信的爹,却不信爹信的爹的儿子;另一边信爹信的儿子,却不信爹信的儿子的爹。真正的智者可以接纳异己,但信仰不同的信徒们却无法容忍异类,魏敏果“水与油”的比喻同样适用于此。
故,孔子虽不语:怪力乱神,民语之;圣贤可免俗,民俗之。